《阅享联丰》有声电台第二期•春日
用声音传播经典,以书香润泽心灵。大家好,我是小冰老师,欢迎相约《阅享联丰》有声电台。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今天的“诗海幽香”栏目为大家带来唐代诗人杜甫的《春夜喜雨》。
诗海幽香
《春夜喜雨》是唐诗名篇之一,是杜甫上元二年在成都草堂居住时所作。
此诗运用拟人手法,以极大的喜悦之情细致地描绘了春雨的特点和成都夜雨的景象,热情地讴歌了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全诗意境淡雅,意蕴清幽,诗境与画境浑然一体,是一首传神入化、别具风韵的咏雨诗。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吟诗诵雅
本期的“吟诗诵雅”栏目给大家带来与春天有关的经典诗词《村居》。
《村居》是清代诗人高鼎晚年归隐于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第一、二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春天里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第三、四句写的是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这首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给读者以美好的情绪感染。
文学甜点:风筝的由来
本期的文学甜点栏目,为大家介绍风筝的由来。
风筝发明于中国东周春秋时期,至今已2000多年。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鸢,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木鸢材质。在中国古代,木鸢一直是战争时通讯和侦探的重要工具,并能带上火药用作战争进攻的武器。所以有民间传说最早的风筝是楚汉相争时张良创造出来的,他坐在大鹞子上飞到项羽军队的上方,在鹞子里唱楚地思乡的民歌,唱得楚军军队“四面楚歌”,所谓“征人一夜尽望乡”,军无斗志,于是项羽大败,这就是成语“四面楚歌”的故事。隋唐开始,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从五代开始,在纸鸢上加哨子,其鸣如筝,故称“风筝”。现在我们说的风筝其实是统称,把那些没有哨子的纸鸢,都叫做风筝了。
浓浓诗情难以割舍,悠悠古韵娓娓动听,这一期的阅享联丰就到这里,伴着曲韵悠然的乐曲,让我们下一期再会。
作者简介:孙晓冰,习于智长,优与心成。15年的教育生涯中,孙晓冰老师一直坚持用心做教育,以爱为人师。曾获市级“骨干班主任”、明山区“优秀教师”和“语文学科带头人”等荣誉,是联丰中心校区语文核心教研组成员。“教书育人,其乐无穷”是她的座右铭;“养成好的习惯,学会好方法”是她的教学目标。作为一名班主任,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学生的心田上播撒爱的种子。她崇尚爱的教育,以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和宽容之心对待每一个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