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仁县东关小学·胡艳玲·优秀教学设计《琥珀》
教学目标:
1.通过读文,认识“琥、珀”等1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扎”的读音和用法。会写“怒、吼”等15个生字。做到正确美观,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本大意,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感知文本大意,理清文章的脉络。并尝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
1.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段谜语。请你猜一猜它是什么?出示谜语:
2.了解琥珀。
预设:
琥珀是松柏科植物的树脂滴落,掩埋在地下千万年,在压力和热力的作用下石化形成,故又被称为“树脂化石”或“松脂化石”。琥珀的形状多种多样,表面常保留着当初树脂流动时产生的纹路,内部经常可见气泡及古老昆虫或植物碎屑。
二、初读感知
(一)课文导入:
1.听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思考:琥珀是怎样形成的?
2.认读词语。
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共有12个,你们完成识字目标了吗?
这些生字你都认识了吗?请你来领读。请你朗读词语。
琥珀 嗡嗡 松脂 拂拭 渗出
前俯后仰 挣扎 一番 埋在 澎湃
3.学习生词,除了这些词语,还有很多优美的词语,请你来领读,然后抄到词语积累本上。
怒吼 松脂 拂拭 灰尘 美餐 晌午 热辣辣
淹没 挣扎 成千上万 冲刷 断绝 推测 详细 情形
4.有个多音字,请你区分一下。学习多音字“扎”。
(二)默读课文,读完后你有哪些疑问呢?你能自己试着解决吗?
1.这块琥珀是由什么形成的?
2.透过琥珀能推测出什么?
3.为什么说“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三、整体感知
1、这篇课文让你知道了什么,作者是怎样写的?
2、请你根据提示梳理课文的写作思路。根据提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的内容,同桌相互补充。
3、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
四、师生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