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仁县东关小学·宿翠婷·优秀教学设计《圆明园的毁灭》+《七子之歌》(节选)
【教学目标】
1.借助相关资料,想象圆明园当年的样子,了解它毁灭的过程,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
2.反复朗读,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是我国近代屈辱历史的见证,从而唤起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借助相关资料,想象圆明园当年的样子,了解它毁灭的过程,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
反复朗读,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是我国近代屈辱历史的见证,从而唤起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通过预习课,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让我们来一起来复习一下圆明园的毁灭主要讲了什么?
《圆明园的毁灭》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概括每部分的意思。课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圆明园曾经的辉煌;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圆明园毁灭的经过。
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这节课我们将深入走进圆明园,在走进圆明园之前,请大家汇报一下,课前,你都查阅到了哪些关于圆明园的资料。
学生汇报资料
生:我查资料知道,圆明园占地约 347 公顷,比故宫还大 1 万多平方米。
师:孩子们,比故宫还大 1 万平方米,可见这座园林的规模相当的大,
师:下面让我们走进课文,看一看作者笔下的圆明园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二、品读释疑
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作者对于圆明园毁灭是怎么的评价的?
(引出圆明园的毁灭是世界文化……让学生解释什么是“不可估量”)
师:那作者为什么要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来探寻答案。
PPT出示: 默读第2—4自然段,思考:为什么作者给圆明园这么高的评价呢?(画出相关语句并做批注)生:自由读
师:作者为什么要给这么高的评价,谁先来说?(先让学生从布局壮观、建筑宏伟、珍贵的历史文物三个方面进行汇报,在具体汇报每一项)
3.感受昔日的圆明园
(1)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举世闻名”是作者对圆明园历史地位的高度评价。
(2)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观看图片)
“众星拱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园环绕在圆明园周围的布局特点,突出了圆明园的主体地位。(观看图片)
师:想想作者把什么比作月亮? 生:圆明园
师:把什么比作星星呢? 生:周围的小园
师:孩子们,想一想“众星拱月”这个词能让我们想到这是一座怎样的园林呢? 生:园子非常多,说明圆明园很大
师:刚才我们看到了圆明园的布局,那在建筑方面又有哪些呢?
生:圆明园中,有……也有;有……也有。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具体是什么样的吗?(自由发挥,可以不用按照顺序来回报,只要汇报一处景物并用自己的话和想象把他描绘清楚即可,教师相机出示相应的图片)
生:我看到了非常漂亮的琉璃瓦 生:我还看到了柱子上的龙 生:我看到了金光闪闪的墙壁,有的地方是金子做的。
师:恩,非常有皇家气派 (观看图片)师:那么,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是什么样的呢? 生:精致的 师:玲珑剔透是什么意思? 生:小巧精致
“金碧辉煌”的意思是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写出了圆明园建筑的华丽无比;“玲珑剔透”写出了亭台楼阁的小巧玲珑,精致奇妙。
(蓝色的字随机应变)
师出示相应句子并指导朗读(娓娓道来中蕴含着自豪的语气、重点词重读、):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
师:我们接着看“买卖街”给人什么样的感觉? 生:非常热闹
师:那么山乡村野呢? 生:安静
师:一个热闹,一个宁静,风格也截然不同。那么,皇家园林里真的有“买卖街”和“山 乡村野”吗? 生:没有
师:你们怎么知道的? 生:“象征着”说明不是真的
师:对,它是过惯了皇家生活的皇帝,想体验平民生活而建造的景观。那么谁能把这两 种景观读一读?
生: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师:热闹的风格我们可以读的轻快一些,宁静的风格可以读得舒缓一些。谁再来试试? 生: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山乡村野语速要慢一些,仿佛自己看见了一样,在头脑中想象出这些美丽的景色)
师:不同风格的建筑景观应有尽有,接下来,我们把这句话连起来读一读,男女生发挥各自的优势,男同学读“殿堂”和“买卖街”,女同学读“亭台楼阁”和“山乡村野”,注意边读边想象,把他们不同风格的美都读出来。(以上可以让学生一起汇报下来,师引导,你能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你现在眼前浮现出了怎么的画面,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
师:这些丰富的建筑景观当中,都有哪些景物呢?
生: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还有西洋景观。
师:我们来看看这些景物有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还有——,还有——
师:这次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老师读前半句,同学们读后半句。 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 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 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 师:孩子们,想不想看看园里的景色究竟是什么样的? 我们一起走进园内去领略一番!
(观看图片)
师:看了,感受了,圆明园的景色真是……用一个词来形容。
生:美轮美奂、仙境一般、壮观、美不胜收、壮丽雄伟
师:是啊,任何一个词来形容它的美都不为过,难怪作者说它是园林艺术的——,建筑艺术的—— 生:瑰宝、精华(ppt出示这句话)
师:在这样的园林里漫步是怎样的一种感受啊,我们一起美美地读一读这句,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师:作者给与这么高的评价仅仅是因为布局宏伟、建筑宏伟丰富吗?(整个昔日的辉煌都围绕作者为什么给了这么高的评价来进行)
生:不是,还珍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师:历史文物有哪些呢?
生:上自……下至
师;大家看一下,“上自……下至”你能看出来圆明园中收藏的历史文物怎么的?
(指出圆明园中收藏的文物历史之悠久、价值之高)。
师:谁能把你搜集的资料给大家读读,看看有什么样的历史文物(学生汇报资料)
师: 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
生:博物馆、艺术馆
师:回到课文最初的问题,那作者到底为什么给圆明园这么高的评价?
生:(学生结合黑板的三个方面进行回答)
师:那现在这么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现在还有么?
生:没有了
师:为什么没有了?
生:被烧毁了。
师:在课文的第几自然段提现的烧毁?
(引出第五自然段)
PPT出示相应段落,阅读提示:
阅读课文第5自然段,思考:圆明园是怎么毁灭的?画出相关语句并做批注。
学生回答
师:通过读这段,你的感受是什么?
学生回答(愤怒、惋惜、看到了英法联军贪婪野蛮的嘴脸)
师:你是从那句话、哪个词感受到的?
生:凡是和统统
师:凡是和统统是什么意思?
生:全部都拿走,有一点也不留
(ppt出示掠走的文字图片)
师:从这段话中你看到了英法联军什么嘴脸?
生:强盗、野蛮、暴力、贪婪
师:你能把他们的强盗嘴脸读出来吗?
(学生读,师指导。重点对“统统”的重读)
师:任意破坏是怎样的破坏?
生:想摔就摔,想砸就砸,想怎么破坏就怎么破坏
(ppt出示破坏的资料文字)
师:他们这样对待我们的国宝,你们是什么样的感受?
生:我很气愤,他们太可恶了,和强盗没有区别
师:谁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
师:你来,其他同学认真听,一会给他点评。
师指导朗读(用悲愤、痛惜、语速稍慢,声调可高)
师:更让人气愤的是为了销毁罪证,他们竟让火烧圆明园!
播放烧毁视频
师:就这样,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PPT出示最后一句并引读)
壮观的布局、宏伟的建筑、珍贵的历史文物都没有啦!你们气愤吗?把对强盗们的愤恨读出来!
PPT出示“1860年---就这样化为了一片灰烬。”
师:圆明园所拥有的,是我们中华民族乃至世界几千年来积淀下的文化,它是园林艺术的瑰宝,是建筑艺术的精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然而这一切都被侵略者的大火给毁灭了,孩子们,这样的损失能估量吗? 让我们再一次体会这句话,圆明园的毁灭起——
师:这一部令人震撼的杰作、一派旷世盛景、世界的奇迹,为什么会被毁灭呢?
生:当时政府的腐败无能
师:确实是当时政府的腐败无能,下面,请大家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和老师下发的资料,咱们一起看看当时历史背景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看资料并总结
1、当时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2、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
师相机出示ppt
师:同学们,我们现在能坐在这样明亮的教室里读书、我们现在生活的这样幸福是因为什么?
生:因为祖国的强大
师:只有祖国强大了,咱们才不会受到欺负,自己强大了,才能保护自己的祖国,所以我们现在要怎样做?
生:好好学习、报效祖国、振兴中华……
师:对 归结一句话“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师:同学们,我们回过头来想一下,本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那作者为什么要用那么多笔墨来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而烧毁却用了短短的一段?为什么不直接写烧毁呢?
生答
师:课文用较大篇幅写了圆明园的辉煌的过去,突出了他的雄伟壮观和收藏的大量无价之宝,而正是这样一座世界闻名的园林,这样一座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竟然在几天之内化为一片灰烬。这两部分内容紧密联系,更能激起人们对侵略者无比憎恨的感情。(起反衬作用,更加突出中心。)
只有有才能体会没有的痛苦。
师:这节课我们通过结合资料对课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希望在同学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能用到。下面,我们就来结合资料来理解一首诗歌,看看它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三、拓展图书
1、给学生下发课前准备的关于香港被侵略的资料。(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没有时间和条件搜集文章的相关背景,所以课前我搜集了一些为学生理解课外文章做准备)
2、出示《七子之歌》—香港 诗歌,让学生思考:这篇短文与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相似之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四、总结:这节课我们是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在以后的学习中,也可以把这种方法应用其中,理解难理解的课文。
五、板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
开头:圆明园的价值 布局壮观
中间:圆明园的辉煌 建筑宏伟
历史文物
结尾:圆明园的毁灭 痛惜
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