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欢迎来到 本溪市高级中学 !
您的位置:首页 >生涯规划>详细内容

生涯规划

『2020·温情本高·桃李之约』第二期:2006届本高学子汪子浩与唐桂艳老师之约

来源:本溪市高级中学 发布时间:2020-04-28 13:49:15 浏览次数: 【字体:

1ec9ef7d6d324034a34cf9ecc87f6f2a.png

【唐老师寄语】

每一位从本溪市高级中学走出去的学子,都会给母校留下优秀的基因,有些是共性的,有些很有个性,比如汪子浩。

以前是我影响他们多一些,后来是他们影响我多一些。我很感谢他们,想念他们,祝福他们。

我的班级口号一直是“天生我材,泽国润民”。孩子们无论在大江南北、五湖四海,应该都还记得吧。

2006年,刚刚毕业的首届文奥大才子汪子浩,帮我在百度开通了博客。我的博客签名是泰戈尔的诗:“春天把花开过就告别了。如今落红遍地,我却等待而又流连。”

庆宝老师希望我写点寄语,以上就当做是寄语吧。

633de9f4bf224fdca468eb9aff629e02.png

汪子浩

教育背景

2003-2006 本溪市高级中学

2006-2010 香港中文大学

工作履历

2010-2011 恒大集团 足球俱乐部 技术部副经理

2011-2017 高力国际 广州分公司 项目营销及推广部 策划总监

2017- 第一太平戴维斯 华南区 策略顾问部 高级助理董事

40db45ceb9694b8f955c5ad7d4354493.png

2006年,我从本溪高中毕业,南下前往香港中文大学求学,迄今已过十四年。入校时还只是十五岁的少年人,而如今我已经三十二岁,在一家英国地产企业就职,进入职场已满十年,已经开始面临中年危机。

f422b31a2f2a420483a754bf92aab26a.png

读大学的时候,香港中文大学也有来自清北的交换生。闲聊之间,蓦然发现,母校竟然相当地名声在外。当我自我介绍“来自辽宁”的时候,很多人会第一反应:“那你可能来自本溪高中。”他们没有首先去猜省内的其他中学名校,一度让我沾沾自喜。 

d4c7089bc22a45bc9391601fc362c018.png

我目前定居广州,每年高考时依然会关注母校每一届学弟学妹的成就,并偶尔发到社交媒体上炫耀。 起初,这种炫耀还仅仅停留在粗浅的层面上,直到年纪渐长,考虑到定居、安家的时候,再看到这个榜单,心里还会浮起另一层情感……我曾看到一版不知公信力几何的全国高中排名,本溪高中排名非常靠前。如果把母校平移到我生活的广东,可以排名广东第四、广州第二,在广州仅次于华师附中。

我所谓的另一层情感就是:焦虑。

突然想到,如果真的在广州结婚生子,我孩子考不上竞争极度激烈的华师附中,那我孩子的起点,似乎比我还要低不少。那我这么多年辛辛苦苦努力,给他攒昂贵的学区房,是图个啥呢?

c01663ee5c63454fbb946741c646d1bf.png

我高一的时候,进入了两个奥赛班之一。我到现在还记得,我的学号是58号。这让我第一次体验到了从学霸到学渣的自由落体。上了大学以及工作之后,我接触到了许许多多各地优秀的学生。香港中文大学云集了很多状元榜眼,自由落体的感受又重演了一次。跟这批最优秀的人才比起来,自己的不足,甚至母校的不足,很快就暴露殆尽。 在极为顶尖的一个层面上,很多来自其他中学名校的同学也直言,对本溪高中的认识是——这是一所河北衡水式的中学。这种认知倒也不无道理,很多校友的中学经历,也确实让我开了眼界。他们可以在中学时代就去冲击世界级的奥赛金牌;穿着中学时偶像剧里类似正装、皮鞋的校服,每天下午两三点钟放学参加各种兴趣小组;甚至不禁止恋爱。他们甚至在更早的阶段就能接触到更优质的教育项目,比如前往新加坡接受全额食宿学费赞助,读了中学之后自由选取世界范围内的大学名校,甚至不用参加高考。 在这种相对宽松的校园环境成长起来,还能和我考上一所学校,我不得不承认我们之间水平的差距。而当我刚刚进入大学,缺少了高中时代老师负责的步步紧逼,确实对自己的要求非常松懈。以及辽宁省当年高考英文不考听力,我面对全英文教学,课都听不懂,第一学期甚至挂了一科微观经济学,要在后来重修。直到现在,我一直宣称自己的经济学基础非常牢固,因为我学过两遍。

c6ee3f62a201403387903e11f315992b.png

说了母校这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并不是在泼大家的冷水,这恰恰是我最感激母校的地方。母校在我没有做好万全准备的前提下,把我一个小城市平凡出身的少年,送去了一个我“不那么配得上”的名校,能和很多学习能力更强、家庭条件更好、城市出身也更优越的同学们来到一个平台,我捡了巨大的便宜。母校在资源相对有限的环境中,最大限度地提升了我的上限,这是母校给我最大的财富。

所以,即使羡慕,但我从不遗憾我相比我的大学同学们错过的一些所谓中学时代的精彩瞬间。这些精彩,我都在未来的生活里,得到了补足。

dd26d051651745aabf1ee7d53cc866ea.png

所以,当访谈提纲里问:“高中期间,最应该为将来的事业与人生积累什么”,让我留下一些意见和建议时,我唯一的答案,就是“高考分数”。 

对于我们这些小城市的孩子,高考分数,是自己高中三年里能留给自己最重要的硬通货。

我毕业于高中的首届文科奥赛班,我最为感谢的,是我的班主任、语文老师,唐桂艳女士。现在你们看她,可能觉得她只是一个业务精深的老教师,但是在我就读的时候,她是风采绝伦、光芒四射的靓姐。我还清楚记得她在四月初的春季小雪里,穿着貂皮大衣和破洞牛仔裤的风姿。

也正是在她的熏陶和班级的气氛下,我也一直坚持把写作的爱好带到了现在。中学时我喜欢写点东西,她从不觉得这是在浪费时间,还多加鼓励,甚至帮我批改建议。后来,我还去参加了当时很火、现在已经过时的新概念作文大赛。

674122115c494e0caa7bbe7f0dc84a8c.png

这让我觉得,人,一直要保有对理想的憧憬。大学我读的是工商管理学院,香港的商学院,是最踏实实用的教育场所。我们今天总是诟病“大学教的东西社会上用不上”,然而我大学里学的东西,全能拿来挣钱。这反而让我时时感到警惕。我担心自己每天想着经世致用的东西,把知识都用在工作里,反而会让我没了知识储备,让我匮乏,变成一个面目模糊的中年人。所以大学时我辅修了历史,希望去学一点纯精神层面的知识。我一直坚持写东西,大学时开了百度空间,每年写上十万字的博客练笔。老师在我毕业后还在鼓励我,为我点赞,给我留言。

 如今百度空间因为经营不善倒闭,我很庆幸当年矫情的文笔这些黑历史得以隐藏,如果你们谁翻出来我那时候写的东西,这无异于对我的公开处刑。但那时坚持练笔,推敲字句的习惯一直留了下来。到现在,我歪打正着,在网络上有了一些影响力。也还会时时在微博和知乎写点东西。到现在,我在各个平台加起来有了大概50万关注者,出了两本讲科学史的电子书,纸质书的出版也在洽谈。

这都是母校写在我基因里的东西。

b6f1f01aba55405381850fc2197ba1c7.png

最后,如果硬要说给大家一些建议的话,也只有一些非常类似鸡汤、你们听过千遍万遍的话,那就是——

做好当下,并竭尽全力。

这话看上去又水又没干货,但我回首过去,这就是我最恳切的建议。

dd56960ea9aa4377a53fe9b7255872b5.png

策划:刘玉萍 于庆宝

审核:王兴强 于庆宝 宫懿

编辑制作:洪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