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晓家乡历史,热爱魅力山城
知晓家乡历史,
热爱魅力山城!
为响应本溪市政协学习《本溪通史》号召,2022年1月,我校开展了《本溪通史》学习系列讲座。从古代史、近代史两个时间阶段向学生们介绍了本溪市的历史沿革和重大事件。让学生们在了解家乡的同时,加深了对家乡的热爱。
《本溪通史》是一项规模浩大的系统文化建设工程,由政协本溪市委员会编纂成书,历经五载完稿。全书分古代(上)、近代(中、下)两卷,共100万字。
《本溪通史》系统、权威地记录了本溪地区从远古到近代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变迁,全面客观反映了本溪建置沿革、经济发展、民族交融、文化教育和风土人情的历史演变,是本溪历史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本溪高中学习《本溪通史》是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实践,用实际行动推动本溪振兴发展,填补了学生对我市通史了解的空白,提振当代高中生建设家乡的信心。《本溪通史》教育将对本溪未来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Part.01
《本溪古代史》
梁 宵
梁宵老师主讲本溪古代史,从本溪市的区划和起源出发,向学生们介绍了史前史时期本溪水洞的形成、距今5000年前的“东北第一人”庙后山人。本溪地区从旧石器时代开始,就一直有人类活动的遗迹。讲座带领学生一起探究了太子河名字的由来,锻炼了学生的历史思维。梁老师还为学生讲述了高句丽与五女山城、努尔哈赤与温泉寺等历史故事,介绍了满族对当代本溪社会习俗的深远影响。
通过了解贴近学生生活的历史故事和知识,使学生更加具体、形象、生动地认识了家乡本溪、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加深了对家乡的了解,从而培养了学生对家乡的情感。
Part.02
《本溪近代史》
吕 莹
吕莹老师主讲本溪近代史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1904-1905的日俄战争,到日俄战争后本钢的前身——本溪湖煤铁公司的建立;从清末民初本溪湖近代城市的诞生,到沦陷时期中二元结构的本溪社会,为学生们展现了一幅幅近代家乡本溪发展变迁的历史画卷。
从本溪近代历史的发展轨迹看,封禁与开发、因循与变革、殖民与抗争、专制与民主的矛盾和斗争成为本溪近代社会的主题和主线。一方面封建半封建统治腐朽、没落,使得国家主权一步步丧失,加上列强入侵,在本溪开展殖民统治、经济掠夺、奴化教育,使本溪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另一方面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溪人民奋勇反抗,涌现出众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包括甲午本溪抗日、忠义军抗俄、革命党人起义、本溪煤矿工人八二三大罢工和沦陷区14年抗日斗争等,充分表明本溪人民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优良传统,无数先辈的英勇斗争也激励着我们不忘历史,奋勇前行。
Part.03
《本溪近代史》
张 宁
张宁老师主讲的本溪近代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着眼于本溪人民的抗战史与解放史。即本溪人民如何随着日寇侵华的加深赓续革命火种,救亡图存。山城的爱国之情最终汇入全国的抗战胜利的革命史诗中。其中包含着以杨靖宇、李兆麟将军为代表的东北抗联英雄,也包括各阶级、各民族的本溪儿女团结一心,一致御敌。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对本溪的接收转为劫收,本溪人民再度陷入苦难之中。中国共产党人团结群众,率先在本溪后方进行土改,包围城市,最终与辽沈战役的的打响里应外合,为辽沈大地的解放奠定基础。新中国成立后,辽宁作为共和国的长子,具有担当使命与报国情怀。本溪作为鞍山的兄弟之城,钢铁之城,生产了重要钢材。钢铁与丰富的旅游资源、优质的教育资源至今是山城的名片与骄傲。
《乡土文化》
教育家加里宁说“爱国主义是从深入认识自己的故乡开始的。我们的周围尽是过去事物的遗迹,如果能够看到它,那怕是局部的,接触它,感觉它,对发展爱护历史并且主要是爱护祖国的情感有很大意义。”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们了解了独具地方特色的乡土文化,提高了学习历史的兴趣,发展了学生应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培养了爱国主义教育和家国情怀。
述往事,思来者,
近代的家乡本溪让我们痛心,
也让学生们心中燃起一股奋斗之火。
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不仅需要我们永远铭记历史上的至暗时刻,
更需要我们在砥砺奋斗中不断前行,
为民族复兴凝聚磅礴的力量,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它教导我们: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
今后,本溪市高级中学会将《本溪通史》的学习作为每一届本高学子入学第一课,将我们家乡的文化和历史薪火相传。
作为新时期的本高人,
我们眼中有光、心中有火,
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之上,
我们定会为家乡建设和祖国建设努力奋斗,
做出卓越贡献。
监制|本溪市高级中学
策划|德育处 党委办公室
文字|梁宵 吕莹 张宁
图片|郭 韬 梁宵等
编辑|洪志华
校对|康雁冰
审核|康雁冰 宫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