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bxsjyj-2024-00088 | 发布机构: | 本溪市教育局 |
信息名称: | 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关于对优化小学课后服务延时护航双减政策的建议的提案》(第3013号)答复 | 主题分类: | 市人大建议 |
发布日期: | 2024-06-12 | 成文日期: | 2024-06-12 |
废止日期: | 文 号: | ||
关键词: |
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关于对优化小学课后服务延时护航双减政策的建议的提案》(第3013号)答复
王宁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对优化小学课后服务延时护航双减政策的建议的提案》已经收悉。经市教育局研究,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教育的关注和支持。近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有力监督下,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教育部、省、市、区各级《关于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实施意见》,本溪市教育局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坚持在深入调研、切实部署、强化督查上狠下功夫,大力推动全市教育系统课后服务全方位开展,要求各学校充分利用学校在管理、人员、场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因地制宜,建立健全中小学课后服务体系,主动承担起学生课后服务责任,发挥中小学校课后服务主渠道作用。
一、保证课后服务时间。
遵循学生自愿参加课后服务的原则。根据省厅最新文件《转发教育部办公厅四部门关于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课后服务有关工作的通知》(辽教通〔2024〕17号)文件精神,课后服务时间英语当地正常下班时间做好衔接,小学一至六年级课后服务时间原则上不晚于18:00。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学校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可以提供免费的延时托管服务。
二、提高课后服务质量。
全市各中小学校在实施课后服务的基础上,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有效实施各种课后育人活动,进一步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在校内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充分用好课后服务时间,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与答疑,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向学生提供兴趣类课后服务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供学生自主选择参加,可引入社会专长力量进入课后服务。不得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讲授新课。
三、合理利用校内外资源。
课后服务一般由本校教师承担,也可聘请退休教师、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或志愿者。课后服务不能满足部分学生发展兴趣特长等特殊需要的,可适当按程序引进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由教育部门负责组织遴选,供学校选择使用,并建立评估退出机制。依法依规严肃查处教师校外有偿补课行为和利用课后服务帮助校外培训机构招揽生源或提供家长信息的行为,直至撤销教师资格和开除公职。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挥好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校外活动场所在课后服务中的作用。充分挖掘利用红色教育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人文资源,科学设计研学教育实践活动内容,积极开展研学活动。做好线上学习服务,充分利用国家和省教育教学资源平台,在课后免费向学生提供高质量专题教育资源和覆盖各年级各学科的学习资源。
四、保障课后服务条件。
按照《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采取财政补贴、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等方式,确保经费筹措到位。课后服务经费主要用于参与课后服务教师和相关人员的补助,有关部门在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应考虑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因素,把用于教师课后服务补助的经费额度,作为增量纳入绩效工资并设立相应项目,不作为次年正常核定绩效工资总量的基数;对聘请校外人员提供课后服务的,课后服务补助可按劳务费管理。教师参加课后服务的表现应作为职称评聘、表彰奖励和绩效工资分配的重要参考。
五、完善家校社协同机制。
要积极发挥家庭教育主导作用,把密切家校沟通、加强家庭教育指导,作为提高办学水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任务,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形成减负合力。推进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治理体系。充实完善家庭教育专业化队伍。做好家长学校规范化建设工作,把家长学校开展情况纳入到中小学幼儿园的年度工作考核评价体系之中。教育部门要会同妇联等部门,办好家长学校或网上家庭教育指导平台,推动社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服务站点建设,引导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念,理性确定孩子成长预期,努力形成减负共识。
下一步,我们将强化服务意识和担当意识,加强调研和督查,不断健全和完善课后服务工作制度,持续纵深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切实将我市课后服务工作真正落实到位。我们将积极引导各校不断增强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加快推进速度。同时,鼓励创造性地开展课后服务工作,充分尊重学生家长意愿,提供多样化的课后服务项目,也可以有计划地适当安排课后辅导。支持学校引进校外优质教育资源参与校内课后服务,作为校内教育的有益补充,不断增强校内课后服务吸引力,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在学生自愿的前提下,可适当调整离校时间。
感谢您对我市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今后提出更多的宝贵意见。
2024年2月18日